&esp;&esp;央仪某次在孟安宁屡教不改摔玩具的行为里动了点情绪,眼神刚压下来,男人已经接过了手。
&esp;&esp;他抱起小小的一只, 不疾不徐地跟怀里的宝贝说:“妈咪被你吵得头疼, 我们可以给妈咪唱首歌吗?”
&esp;&esp;孟安宁眼睛忽闪, 当即来了一首听妈妈的话。
&esp;&esp;“所以baby有听妈妈的话吗?”他低声,循循善诱。
&esp;&esp;“宝宝没有耶。”
&esp;&esp;“要安慰一下妈咪吗?”
&esp;&esp;“要!”
&esp;&esp;软软的小手朝央仪张开,孟安宁乖巧地说:“妈咪抱抱,安慰安慰妈咪。”
&esp;&esp;还没酝酿好的脾气就这么散了。
&esp;&esp;央仪抱过女儿,用鼻尖抵了一下她稚嫩的脸,轻声:“所以现在宝宝要和妈咪一起收拾玩具了吗?”
&esp;&esp;“要!”孟安宁大声,“宝宝最喜欢收拾玩具了!”
&esp;&esp;一场危机被无声化解。
&esp;&esp;但在孟安宁眼里,妈咪仍然是高于一切的存在。
&esp;&esp;在学习分享这个概念的时候,她手里的奶酪小饼干只愿意分享给妈咪。当然如果daddy看起来太可怜,她也会大气地赏他半块。唯有一种情况,孟安宁拒绝一切分享,那就是零食袋里只剩下最后一块。
&esp;&esp;起初央仪有些焦虑。
&esp;&esp;她的焦虑在孟安宁的成长过程中时不时地发作一下,新手母亲总是害怕这、害怕那。即便是一丁点儿细枝末节,她都会在内心一点点地放大。
&esp;&esp;比如这块最后的饼干。
&esp;&esp;晚上央仪靠在床头,忧郁地讲述这件事。
&esp;&esp;她的确是怀着商讨的目的,想要拆解一下这种行为背后的儿童心理。彼时孟鹤鸣刚从儿童房回来,闻言不甚在意地笑了笑:“不就一块饼干吗?”
&esp;&esp;“现在是饼干,以后……”
&esp;&esp;“ok,bb。”他叫停。
&esp;&esp;有了孟安宁之后,孟鹤鸣私底下还是喜欢叫她bb。央仪被他过于温和的语气叫得失神,一时忘了后面的话。于是就见他坐到床前,掌根贴着她的脸,热意一点点渡了过来:“你是不是太紧张了?”
&esp;&esp;“我有吗?”央仪滞涩地回。
&esp;&esp;“只是一块饼干而已。”他说,“小朋友有私心是好事,比起她傻傻地牺牲自己让别人开心,我宁愿她一直都自私一点。”
&esp;&esp;央仪又想到点别的,微微叹息:“那天和苏律家的女儿玩,还抢了人家的玩具。”
&esp;&esp;孟鹤鸣的手从她下颌蹭到颈侧,有一下没一下地捏着:“苏挺倒没和我说。”
&esp;&esp;他问:“抢了之后呢?”
&esp;&esp;央仪道:“好在人家回去前,答应还给人家了。”
&esp;&esp;“很乖。”孟鹤鸣评价起来眼都不眨。
&esp;&esp;央仪想,你还真的daddy滤镜厚重。